江油校园女足上榜
2006年至今,江油市第一中学
自第一支女子足球队成立以来
经过16年的发展
现在
江油市成立
以江油一中为主体
整合华丰初中、花园小学等7所学校资源
校园女足梯队体系
共有200多名女足队员在训练
为国家队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
江油校园女足模式全国推广
接下来让我们
走进这些“小玫瑰”的故事
↓↓↓↓
沿着流经江油市的涪江向北走,华丰中学距花园小学仅两公里。 3月9日下午18时30分,华丰初中体育老师袁媛开车穿过城市,从一片绿地奔向另一片绿地。
“去找何叔叔吧,今天我们要在花园小学训练到晚上八点三十分。”袁媛刚刚结束了华丰中学一个半小时的女足训练,但她并不累,赶紧带队去华丰中学带队训练。初中时期的年轻球员。
袁媛提到的“何叔叔”就是何公亮,他是花园小学的体育老师。江油学校的女足教练不多,而且彼此都非常熟悉。不同学校的球员一起训练,教练也经常交流。
花园小学体育老师何公亮(右一)正在为小队员们讲解训练内容。
华丰初中体育老师袁媛(右一)正在给队员们做示范。
夕阳下,花园小学的体育场内,女足球员们正在练习击球,培养球感。
放学铃声响起后,来自江油市花园小学、胜利街小学、文化街小学、惠丰路小学的女足队员们一起训练。
江油市华丰初级中学女足队员正在进行投篮训练。
女球员踢出一脚吊射,门将及时判断并跳起挡出。
“不要只专注于跑球,要注意防守球员的位置!”到达学校时,何公亮正在给“1314”队员们指导一场比赛。
外行人听到教练脱口而出一串数字“1314”可能会感到困惑。这是足球的专用术语。 “13”表示该球员出生于2013年,对应可以参加足球比赛的年龄段。有时候,当突然问到“这个孩子是哪个年级的?”时,教练要思考一下才说出来。
本学期,何公亮执教的球员为2013年和2014年出生的球员,共27名女生,分别来自华源小学、胜利街小学、文化街小学和惠丰路小学。放学后,球员们聚集在花园小学,全年在黑暗中训练。
华源小学现有6支女子足球队,本学期何公亮正在执教27名2013年、2014年出生的女足球员。
比赛开始前,女足队员们齐聚一堂,欢呼雀跃。
小学三四年级的女生,外貌都差不多:肤色黝黑,身材修长,小腿肌肉线条明显。 “每年要花三四百个小时进行训练。”何公良告诉记者。
一名年轻球员在足球旁边伸展腿部肌肉,足球将陪伴她一年数百小时。
助跑,投篮!一名女足球员跳起凌空抽射,守门员全神贯注地扑救。
足球训练晚上结束。学校特意在教学楼屋顶安装了射灯,照亮绿地,方便球员训练。
2006年,江油一中组建了江油市第一支校园女子足球队。经过16年的发展,已形成以江油一中为主体,整合华丰初中、花园小学等7所学校资源的校园女足梯队体系。目前有200多名女足球员在训练。
16年来,江油市校园女足代表四川省获得2次全国冠军、1次亚军、1次季军。代表绵阳市获得省级冠军32次,亚、季军59次。江油已有60余名女足运动员进入大学,其中张琳艳、万佳瑶入选国家成年队,王立成、古丽君、罗海佳入选国家青年队。
“看,这就是我们的奖杯!”训练结束后,花园小学的女足队员们冲上前,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了学校历年来在国家、省、市女足比赛中获得的荣誉。
经过16年的发展,江油已形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一站式”校园女足。
2022年10月,“推广四川江油女足发展模式”的说法出现在《中国女足改革发展规划(2022-2035年)》中,这是对江油市校园足球发展的极大肯定。
什么是“江油女足模式”? “一肋一裾,融为一体。”何公良解释道——
“一个力量”是一群热爱足球、对足球“死心塌地”的体育教师;
“一站式”就是体育与教育的融合。热爱足球的孩子可以从小学到高中一直踢;
“一体化”意味着不同学校的球员可以在完整梯队中接受持续训练。
两名女足球员正在练习足球带球和踢球技术,动作舒展,脚步灵活。队员们两人一组,带球向前,绕过黄色的柱子,带球越过其他人回到起点,考验队员的身体协调性和步法。
周一至周四,无论刮风下雨,队员们放学后的足球训练都势不可挡。
热身、运球、扣篮、技巧、投篮……训练的哨声悦耳,队员们奔跑不停,轻松自在。周一到周四,无论风吹日晒还是下雨,球员们放学后的足球训练都势不可挡。 “除非天上掉刀子,否则就停止训练”,这是教练常说的一句话。
谈到足球,“爱”是球员们的答案,也是何公良和袁媛的答案。爱是江油校园女足的起点和进步。
不辞而别,贡嘎杯就结束了!
第二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开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anlihuogw.com/html/tiyuwenda/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