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知识问答
  • 北京双职工家庭育儿难题:0-3岁托育服务现状与乳儿班托小班解决方案

    今年,0-3岁儿童保育服务已被列入北京市政府重要民生工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北京共有托幼服务机构1000多家。北京的托儿服务机构中,不少以低廉的价格开设了普惠型“护理班”和“小托班”,服务于6个月至2岁的“小孩子”。

    但现实中,人们普遍对“护理班”的招收感到不满。主要原因是家长担心孩子在幼儿园的安全和照顾,以及老师的责任感。

    那么,由6个月、1岁、1岁半的宝宝组成的“护理班”、“护士班”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育儿压力呢?如何让家长“放心”,守住托育服务的安全底线?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探访一家普惠性幼儿机构的“护理班”,了解这些“小孩子”的日常生活。

    实地考察

    硬件配置

    母婴室的婴儿床所有墙壁均配有软包装。

    小班喝水技能生活小结怎么写_小班生活小技能喝水_小班喝水策略

    “宝贝,我们一起开启游戏桌上的机制……”近日,在通州区普惠托幼机构、瑞通儿童成长中心一楼的活动区内,6个可爱的宝宝在老师的陪伴下。玩得开心。年仅1岁零4个月的“妹妹”正在老师怀里玩着教育游戏桌上的“机关”。她时不时地跟老师撒娇,甚至还抓住老师的手,让老师帮她按开关。旁边一岁半的小芙雨正跑着去淘气堡的滑梯玩。负责照顾扶余的老师先坐在滑梯下面,等着他从滑梯上滑下来。

    “午饭后孩子们正在做体育活动。”该中心主任冯敏告诉北青报记者,每天12:30至13:00是幼儿体育活动时间。如果天气好的话,孩子们也会去户外活动。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这6名孩子中,有3名是从7个月大起就来到该中心接受托儿服务的。冯敏介绍,中心今年3月份开设了“护理班”。 “当时,第一批‘护理班’只有两个孩子,都刚刚7个多月大,是一对双胞胎。中心在护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多次尝试,双胞胎现在已经1岁零4个月了,“宝贝”冯敏坦言,“护理班”的孩子生长发育很快,需要根据每个月的年龄来培养。为了遵守为了了解“护理班”里孩子们的成长规律,保障孩子们的安全,中心所拥有的“孩子”都是为他们的成长“定制”的。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该中心的托儿所里,“专属定制”随处可见。硬件方面,育婴中心的“母婴室”专门采购了两张高围栏婴儿床,为六七个月大的宝宝“专属定制”。偌大的教室里,专门设计了约40平方米的软垫,供孩子们爬、坐、走,促进粗大动作的发展。教室周围都是90厘米高的软袋。除了教室里的软覆盖物外,整个中心墙壁也都覆盖了软覆盖物,所有尖角都是圆角的。桌椅、午床等均低于普通幼儿园。

    饮食生活

    一周菜单不重复,时间表根据需要安排。

    在食物方面,《护理班》的同一份菜谱也会被制作成多个“版本”。红薯小米粥、芹菜干、银耳莲子水、番茄汤面、咖喱牛肉……“护理班”教室的墙上贴着“每周菜谱”。从菜谱来看,每天几乎没有“三餐两点”的饭菜。同样的事情。 “表面上看,儿童菜谱和成人菜谱没有明显区别,但在准备过程中却有‘玄机’。即使同一道菜被‘护理班’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吃,熟度不一样。”冯敏表示,托儿所1岁至1岁半的孩子饮食会比2岁及以上孩子的饮食软一些,同样的菜盐和糖也会少一些。同时,餐食的准备也会根据每个孩子的出牙情况、吞咽咀嚼能力进行调整。 “以前,我们刚接收7个月大的孩子时,都是用专门的辅食机给他们制作软泥食品,比如水果泥、蔬菜泥等。”

    小班生活小技能喝水_小班喝水技能生活小结怎么写_小班喝水策略

    在活动安排上,虽然“护理班”的孩子只有1岁左右,但中心也有一日幼儿园住宿。户外活动时间为8:50至9:20,体育活动时间为12:30至13:00,零食时间为13:00至13:30……北青报记者看到食谱旁边还贴着一个“一”的标志。每天的作息时间。” “孩子们来到这里,每天都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在规律作息下,孩子们也制定了规律的生活作息表。”冯敏说,这个作息表是根据幼儿园目前1岁的孩子制定的,是针对1岁半以下的孩子制定的。 “对于1岁之前的孩子,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制。”

    这次作息时间表中也有一些“根据实际情况”的安排。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喝奶、喝水、换尿布的时间都是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 “这些都是根据幼儿的特点,老师需要随时观察孩子是否口渴,时不时摸一下孩子的尿布,看看是否该换了。”冯敏介绍道。

    教师费用

    师生比例接近1:1,月费1900元

    在师资配置方面,冯敏介绍,目前“护理班”有7名孩子,年龄在1岁到1岁半之间,共有6名老师全职负责。 “这些孩子有的从7个月大就被送到这里了,中心对一岁半之前的孩子基本采取‘一对一’照顾,甚至对一岁半以下的孩子也采取‘二对一’照顾。”一个孩子 孩子由两名老师照顾 当孩子大约一岁半时,一名老师可以照顾两个孩子。”

    关于教师资质,冯敏表示,中心所有教师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有教师资格证和幼儿教师证。 “我们一般会优先考虑年长、有耐心、有抚养孩子经验的老师。负责“护理班”孩子们的照顾。

    “我们家里有一对双胞胎,老人照顾不了,请保姆比较贵,我们都上班,日常照顾孩子很困难。”从双胞胎7个月大起就将他们送去托儿所的王先生直言,一开始我还担心这么小的孩子送托儿所。孩子们的奶奶在机构住了一个月,感觉这里的老师对他们照顾得很好。 ,就让他们的两个孩子留在长期护理机构。 “幼儿园每天孩子节的时候,机构还会给家长拍一些视频和照片,我们看了就放心多了。”谈到孩子们的变化,王先生表示,目前1岁、4岁、6个月大的双胞胎在“护理班”接受过培训,情感和身体都发展得比较好。两个孩子情绪都很稳定,能够与大人很好地沟通。

    “我们家老人身体不好,帮我们照顾宝宝到1岁4个月就已经是极限了。”付宇的母亲王女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孩子1岁零4个月时就被送进了“护理班”。 “是的,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孩子来了之后花了两周的时间才适应,现在已经从不愿意进托儿所,到现在放学后不愿意走。”

    她坦言,自己怀孕时就一直关注托儿情况,当听说家附近有普惠性托儿机构时,非常高兴。体验后,我觉得“帮助很大”。

    学费也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本市对于普惠性托儿机构的收费有明确的标准。机构收费执行通州区普惠性托幼机构统一定价标准,每名儿童每月1900元。餐费单独收费,每人每天30元。

    现状调查

    大多数“护理班”里都是不满的家长,他们担心得不到及时的护理。

    虽然一些送孩子去日托的家长对“护理班”的反馈大多是正面的,但冯敏直言,目前“护理班”的招生询问较多,实际托儿的数量少,机构也比较少。对招聘不满意。 “托儿服务量还不到咨询量的十分之一。”她透露,该中心接收的婴儿数量是通州区普惠幼儿机构“护班”婴儿数量最多的。一些正规的包容性幼儿机构设有“护理班”,可能只有一两个孩子。冯敏还透露,家长迫切需要“护理班”,家长经常前来咨询。但也有家长有一天“决定”送托儿,第二天却后悔了。

    虽然“护理班”对解决年轻家庭的育儿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依赖”是阻碍父母提供护理的主要原因。冯敏分析,家长的“担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孩子在幼儿园的安全护理、教师的责任感和理念认知。冯敏告诉北青报记者,为了打消家长的顾虑,机构每天都会向家长高频次发送孩子在幼儿园的饮食、活动、睡眠等信息。同时,定期邀请家长来幼儿园,体验孩子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

    小班生活小技能喝水_小班喝水策略_小班喝水技能生活小结怎么写

    北青报记者随机采访了5位2岁以下孩子的家长,其中4人斩钉截铁地表示,无论多困难,绝对不会在孩子2岁之前将孩子送去托儿所。 “‘护理班’的孩子们年龄太小,无法表达自己,我最担心的是孩子们得不到及时的照顾,在集体环境中很容易生病。”孙女士的孩子今年刚刚2岁,特地从内蒙古老家带了孩子来。我的祖父母被派到北京照顾孩子。

    老人无力照顾孩子。连续两年找保姆的李女士也坦言,找保姆每个月需要支付近万元的费用。虽然普惠育儿费用便宜,但她仍然觉得孩子太小。中学老师无法照顾他们,孩子很容易被忽视。 “我宁愿高价请保姆,也不愿送孩子去‘护理班’。”1岁和9个月孩子晓晓的妈妈郑女士也表示,她最担心的是关于她孩子们的安全。她看过托儿机构不利于儿童的视频,引起了对托儿机构的不信任。 “一想到这些,我就觉得孩子们受了委屈。我们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孩子受苦。而且,如果太早把孩子送去托儿所,也不安全。”感觉。”

    专家建议

    从四个方面审视幼儿保育质量

    针对家长担心过早送孩子去托儿所会导致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社会适应能力差、亲子关系冷漠等问题,北京市前政协委员、二十一届党委委员拥有近30年学前教育经验的委员、世纪幼儿园总园长朱敏表示,“护理班”在我国和国外早已存在。认为过早送孩子去托儿所会导致心理问题的观点其实是一种误解。

    “像‘护理班’这样的护理班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孩子们可以通过与保姆和其他朋友的交流,帮助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同时,日托班提供多种感官刺激,帮助婴儿幼儿还可以在日托班中与其他同龄的同龄人一起玩耍和学习,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朱敏说,调查显示,参加过日托班的孩子在社会上表现更好。从适应能力等方面来说,他们一般都会比没有上过托儿班的孩子更好。就孩子的成长而言,家长只要找到合适的托儿机构,就可以完全打消顾虑。

    “家长对‘护理班’的担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朱敏说,“护理班”的孩子们年龄太小,无法表达自己,不能自理,身体比较脆弱。父母保护孩子是正常现象,应该理解。当双收入家庭面临育儿压力大与育儿“不安”的矛盾时,家长掌握科学、全面的育儿检查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家长可以从幼儿园软硬件、教师状况、托育活动设置、管理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入手。

    首先,正规的托儿机构都是经过政府严格审核的。在硬件方面,家长需要观察幼儿园内的环境和家具是否包裹柔软。整个幼儿园大部分地方都不能有尖角,以免出现可能的安全隐患。家长还应观察幼儿园、机构幼儿所使用的桌椅板凳、玩具柜等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玩具设备是否适合孩子的成长特点等。 “幼儿班”的玩具设置更注重幼儿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展。

    同时,家长还需要了解幼儿机构教师的专业背景、专业能力、专业素质。目前,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对正规机构的在职保育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据了解,2020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对相关托幼机构人员进行了多轮培训。其中,为托幼机构负责人设计了60小时的学习课程。学习内容包括托育机构运营管理所必需的知识、与家长的沟通技巧等。针对托育机构值班教师,即保姆、保姆,课程共120学时,注重实践技能训练。

    其次,家长在考察托幼机构时,也可以要求校长和老师提供相应的教师资格证。根据要求,教师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育儿证、保姆证等。家长在与机构校长、老师交流时也可以观察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对待他人的态度,从细节中了解老师是否该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很关心和耐心。

    第三,对托育机构质量是否高的评价还体现在托育活动的设置是否系统、有特色。 “小班”、“幼儿班”、“幼儿班”的教育环境和游戏内容有所不同,需要家长到幼儿园机构充分了解。例如,托儿所的孩子以“养育”为主,在托儿活动中可以开设食教课程。根据幼儿熟悉的领域来设计活动,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在2岁至3岁的幼儿园,可以用软粘土塑造不同的食物形状,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在“护理班”的幼儿活动中,可以用彩色面团给幼儿揉捏,发展幼儿大、小肌肉的运动能力。

    最后,幼儿园的管理也很重要。家长需要了解托儿机构是否有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机构要对教师进行制度管理,机构也要定期评估幼儿保育发展水平。 “孩子的成长非常快,而且孩子越小,变化就越大,定期对孩子的成长进行评估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应该成为家长评估机构的一个指标。”朱敏说道。

    本页由北京青年报记者 吴文娟撰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anlihuogw.com/html/tiyuwenda/9422.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