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从1995年底开始,中国篮球联赛赛制改为多年制主客场联赛,简称CBA联赛。这一改革举措推动中国篮球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2001年底,中国女篮也开始效仿男篮,举办主客场联赛,简称WCBA联赛。 2002年,我国江苏省成功举办了世界最高水平的女篮赛事——第14届世界女篮锦标赛。这是国际篮协对我国女篮发展取得的成就的认可。截至2003年5月,中国篮球在世界大赛上取得的最好成绩是:男篮在1994年第12届世锦赛和1996年奥运会上两次闯入世界8强;中国女篮在1992年跻身世界前8名,在1994年奥运会和1994年世锦赛上两次获得亚军领奖台。一、中国篮球运动发展概况 篮球运动于1895年由美国国际基督教青年会协会派上任的中国天津基督教青年会首任总干事大卫·威拉德·里昂传入中国。 。一百多年来,它已成为中国流行的社会文化形式。它已成为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教育学科和竞技体育领域的一项关键竞技运动。篮球传入中国后,根据社会变迁、篮球技术、战术发展和比赛活动等情况,分为三个阶段、七个时期: 1、1895年-1949年为第一阶段(其中1895年--1918年为第一阶段) (1919--1936年是第二个时期,1937---1948年是第三个时期)这是篮球传入中国后的第一个时期。篮球运动主要在天津、上海、北京等有限的城市青少年社团组织和部分中学及以上的少数学生中开展。男子篮球于1910年被列为旧中国第一个体育比赛项目,为全运会表演项目,1914年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30年,女子篮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这一时期,篮球未能在城乡民众中普及。晋级范围极窄,竞赛活动少,国内外竞赛成绩反映整体水平较低。 2、1949---1995年为第二阶段(1949---1965为第四阶段,1966---1978为第五阶段,1979---1995为第六阶段))1949年以后,蔓延,我国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人民政府积极倡导“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的健身方针。篮球以其简单、易用、对抗性、趣味性、健身性和教育性等功能,在各级政府的规划和组织下迅速普及。它已成为一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运动。 20世纪50年代初,政府主管部门建立了篮球管理组织,倡导“狠、快、准、巧”的技术风格和“以我为主、以进攻为主、以速度为主”的战术指导思想。 。随后,经过总结讨论,中国篮球确立了“勇敢顽强、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训练指导思想。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上海体育学院聘请外国专家招收了第一批篮球专业研究生班。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篮球事业、篮球比赛水平、社会普及、科学研究以及篮球理念和理论体系的建立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历史证明,1949年以后的17年是中国篮球事业全面发展和提高的17年,是中国篮球事业辉煌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阶段。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国恢复了在国际篮球组织中的合法席位,从此进入国际竞技舞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中国篮球产业进一步实现了全面普及、发展、发展。改进:篮球人口全球第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了新的支撑网络;篮球理论与应用研究日益深入,成果显着;篮球比赛水平取得历史性突破,国家男、女队均居亚洲第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各类篮球俱乐部相继成立,篮球比赛的文化氛围和职业化、商业化氛围日益浓厚。 3、1996年至今是第三阶段开始后的新时期。中国篮协于1996年首次改革传统赛制,先后举办A、B、B队主客场联赛,逐步向职业化转型。 ,进而有序推进篮球产业化进程。 1997年,成立商业型篮球运动管理中心。 1998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起CUBA联赛。这些无疑给中国篮球事业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篮球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二、中国篮球竞赛面临的任务和形势 1、国际篮球职业化进程快速发展,竞赛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顶级优秀球队与欧美球队相比,甚至在亚洲也处于明显劣势。韩国、日本等国家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对我国优秀队伍构成了各种威胁。 2、原有的篮球后备队培养网络一度受到一定干扰。篮球竞技人才后备队短缺。高水平运动队新老更替十分困难,新老队伍脱节严重。
3、教练员的选拔和培养未能形成科学的体系。 4、运动成绩时有波动,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五、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竞技体育及相关领域管理体制改革仍然滞后。六、针对篮球运动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篮球理论研究滞后,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观念和观点未能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科学研究不重视与实践相结合,协调开展。七、群众性篮球赛事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仍需普及和发展。总之,认识并克服现实困难,振奋精神,自下而上工作,找到改革出路,再创改革新高度,是中国篮球界的根本任务。三、我国篮球发展的战略对策 1、要进一步统一认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推进篮球领域综合改革,在改革中树立新秩序,展现新面貌2、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我国竞技篮球的定位目标,制定正确的篮球训练工作政策和指导思想 3、全面落实和深化篮球管理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四、统筹谋划,采取非常措施,培养一批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队伍。这是振兴中国篮球事业的希望。 5、切实抓好优秀篮球人才培养和发展。成长规律,落实从学校开始、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政策,多渠道培养和储备篮球后备人才。 6、积极倡导篮球科学研究,建立我国新颖的篮球理论体系和科学训练方案,促进科学训练、比赛、管理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提高我国篮球竞技水平,应高度重视上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uanlihuogw.com/html/tiyuwenda/9436.html